首页 常识

志丹县属于哪个市哪个省(陕西省志丹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时间:2024-09-30 08:01:37

志丹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位于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部和安塞区相接,西北部与吴起县、靖边县相连,东南部和甘泉、富县毗邻,西南部与甘肃省合水县、华池县交界。志丹县原名保安县,1936年6月为纪念“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而更名为志丹县。1936年7月,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奠都志丹,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曾在这里战斗生活了6个多月,作出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许多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大决定,因此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

历史沿革

据文物管理部门在旦八镇柏叶沟、杏河镇小庄科、顺宁乡丁岔和周河等地收集的石斧、陶罐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志丹境内已有人类聚落。

夏、商、周时期(约前22世纪末一前770),为少数民族西戎及其支派犬戎所居。

春秋时(前770~前476),为白狄部落居地。《史记·匈奴列传》有“晋文公攘戎狄,居河内周、洛间,号曰赤狄、白狄”的记载。后期,东半部扩入晋地。

战国时(前475~前221),初为西戎与晋国交界地。以洛河为界割成两块,洛河以西是西戎支派义渠戎国领土;洛河以东属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韩、赵、魏三诸侯分晋后,洛河以东属魏国范围,由上郡高奴县领辖。周显王四十年(前328),秦并吞魏上郡15县,包括本县东部地区,周赧王四十二年(272),秦灭义渠戎国,置北地郡,县地全归于秦,仍以洛河为界,洛以东属上都高奴县,洛以西属北地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本县仍分属上郡与北地郡。

西汉(206-24),东部地区属上郡高奴县,西部属北地那归德县。

东汉(25~220),前期同西汉,灵帝中平六年(189)被匈奴占据。

三国西晋(220~317)为羌胡地。

东晋(317~420),先为赵之上郡,后为前秦之上郡,又为后秦地,赫连氏建夏后,归夏。

南北朝(420~581),北部属夏州金明都广洛县,东南部属因城县。

隋开皇三年(583),天下废郡置州,县地属延州金明县和因城县所辖。大业三年(607),恢复郡制,改延州为延安郡,仍辖县地。

唐武德二年(619),置永安县,属北武州。贞现二年(628),废北武州所辖诸县,并入金明县,东南部属金城县(后改为敷政县)。

咸亨年间(670~674),曾驻守禁军。

贞元十四年(798),建神策军,后改设永康镇。

五代(907~960),先为后梁,后归后唐,再属后晋,旋归后汉,最后属后周。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置保安军,相当于下州规格的地方行政建置,不领县。军治在今志丹县城,属永兴军路。仁宗建炎四年(1130),保安地归于金,建置依旧。

金大定十一年(1171),废保安军置保安县,属延安府。二十二年(1132),升县为州,仍领县地,属廊延路。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降州为县,属延安路。

明、清(1368~1911),仍为保安县,属延安府。

中华民国二年(1913),废延安府,置榆林道,辖保安。

二十年(1931),废榆林道,置陕西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保安县。1934年2月,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小石崖成立,保安县西部的义正川、吴堡川、白豹川、脚札川等地开辟为苏区,属陕甘边范围。11月,在苏区建立赤安县苏维埃政府,属陕甘边苏维埃临时政府。

1935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领陕北、陕甘二省及关中、神府二特区,本县属陕北省。1936年6月,改名为志丹县,隶属未变。1937年9月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直辖志丹县。1942年12月,陕甘宁边区分设五个分区,志丹属延属分区。

1949年成立陕北行署,辖志丹县。1950年2月归延安专区(1969年改称延安地区)管辖。1958年12月,吴旗县并入志丹县。1961年9月,按合并时区域又分出吴旗县。1996年11月5日,国务院(国函84号)批复,撤销延安地区行政公署和县级延安市,设立地级延安市。志丹县属延安市领辖。

行政区划

1950年至1958年9月人民公社成立前,行政区划变动较多。1950年初,全县仍为7个区,41个乡。1950年4月,吴旗县恢复,杨青区划归吴旗县。

同年6月调整减少6个乡,康家沟乡并入墩梁乡,沟稍渠乡并入麻子沟乡,曹湾子乡并入罗坪乡;撤销庙合渠、高坬、王三台3个乡。全县辖6个区30个乡。太平区辖寺台、城市、墩梁、孙岔、苟河5个乡。槐树渠区辖侯市、郝家沟、大高山、孟坬、贺渠5个乡。永宁区辖鹞子川、石畔、小崖窑、杨城、段家湾5个乡。旦八区辖旦八、樊川、义正、麻台、麻子沟5个乡。金鼎区辖金鼎、东沟湾、吴堡、罗坪、金汤5个乡。顺宁区辖顺宁、宋庄、丁岔、双杨、刘坪5个乡。

1952年8月,从太平、旦八、金鼎、顺宁4个区各划部分乡村,新设纸坊区,下设徐塌、石岔、老庙河、刘河4个乡。全县共7个区34个乡。1956年4月,全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太平和纸坊区公所,保留五个区公所;撤销、合并了12个乡。调整后的区乡设置为5个区22个乡;城关、双河为直属乡。杏河区辖侯市、杏河、新集、寺台4个乡;永宁区辖永宁、柏林、卧龙、三台4个乡;旦八区辖麻台、义正、双墩、旦八4个乡;金鼎区辖金鼎、金汤、吴堡、光中4个乡;顺宁区辖顺宁、宋庄、双杨、桃梨4个乡。

1958年8月撤销区公所,并将22个乡调整为10个乡。同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精神,成立城市、双河、永宁、顺宁、旦八、金鼎、杏河、侯市8个人民公社。12月,吴旗县并入,共辖13个人民公社。1959年3月成立市镇人民公社,1960年1月又并入城关公社。

1961年9月,将原由吴旗县管的6个公社分出,恢复吴旗县。志丹县进行区划调整,新建5个公社,恢复1个公社,共辖侯市、城关、双河、三台、永宁、杏河、张渠、顺宁、纸坊、金鼎、吴堡、旦八、义正等13个公社,161个大队,912个生产队。

1964年8月,成立城关镇委员会。1965年10月撤销三台公社。1971年恢复市镇公社。1972年9月,侯市公社并入杏河公社。1980年恢复侯市公社。全县为13个公社,165个大队和居民区,1027个生产队。1983年8月,在城关公社进行政社分设试点,成立城关乡(后改名为周河乡)。

1984年3月,全部完成政社分开工作,形成县、乡(镇)、村行政建置。1989年全县有3个镇,10个乡,170个村委会,3个居民委员会,1062个村民小组。

1995年全县共有13个乡镇(3个镇,10个乡),189个村委会,1092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委员会,30个居民小组。

1998年,顺宁乡改为顺宁镇,永宁乡改为永宁镇,金鼎乡改为金鼎镇。调整后,志丹县辖6个镇、7个乡,191个行政村。

2001年,撤销周河乡并入保安镇,撤销侯市乡并入杏河镇。

2011年,撤销吴堡乡、义正乡合并设立义正镇,撤销纸坊乡并入顺宁镇,撤销张渠乡并入杏河镇。

2015年6月,撤销志丹县保安镇,设立保安街道办事处;撤销双河乡,设立双河镇。

2023年志丹县下辖1个街道、7个镇;分别是:保安街道办、杏河镇、顺宁镇、双河镇、旦八镇、金丁镇、永宁镇、义正镇。109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3794平方公里,总人口15.5万。

大美陕西欢迎你!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