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受头条君的邀请,竟然发现上联竟然是下联(这种现象只属少数,没有人不犯错的,情有可原,大多数还是正确的),然后,你对还是不对?
当然不对了,因为上联出得不对,已然是错的了,那还有对下联的必要吗?
那,今天就来讲讲怎么区分上下联的问题。虽然我不是很专业,但因为热爱对对联,通过学习,慢慢地也摸索出了一些相关知识。
对联的上联尾字,也就是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这就是上联。那什么是仄声呢?
对联当中有两个声,一个是仄,一个是平。汉语拼音里的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是仄声。
为了友友们通俗易懂,直观易学,简单举例说明一下吧。
比如:
上联:我爱中国(guó)
下联:汝拥华夏(xià)
这个上联的尾字国-guó 它的韵母是第二声,属于平声,所以这个上联是不对的。
再看下联的尾字夏-xià,它的韵母是第四声,属于仄声,因而这个下联也不对。
正确的是,上下联换一下位置即可。
上联:汝拥华夏(xià)
下联:我爱中国(guó)
这就符合对联的上下联规则,也就是合律,意思就是符合规律。
如果上下联都分不清,那怎么对对联呢,是吧?
对对联一定要用普通话,也就是以汉语拼音为准则,不能用方言。
这个也很简单,下面罗列一下汉语拼音最基本的四个音调,无非就是一,二,三,四声,不说平,阳,折,去声,免得复杂。
只要一读晓得符号属于第几个位置,这样对友友们来说,更简单一些。下面再举个例子吧!
拿拼音yi来说,它的四个注音是yī yí yǐ yì, y是声母,i就是这个拼音的韵母(单韵母),上面的注音分别代表ī(1) í(2) ǐ(3) ì(4),
这四个音调下面对应的字当然是不同的,在对联当中yǐ yì是第三声和第四声,属于仄声,它们对应的字可以用在上联尾字。
而yī yí 是一声,二声,属于平声,它们对应的字适合用于下联尾字。
这个对联尾字的读音平仄,也就是以汉字的汉语拼音的韵母(分单,双韵母)的音调来区分,无非就是a o e i 等它们上面的注音第几声
来区分,再举一个例子说明:
ā(1) á(2) ǎ (3) à(4)
依此类推,o e i u都是这样的。
这样讲解,不知道大家看不看得懂,懂的人不需要讲,不懂的反复看一下,也很简单。
概括起来,也就是汉语拼音四步曲,两种律,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现在,大家明白了吗,综上所述,上联尾字必须为仄,注音是三四声,下联尾字是平(也有顺对不论的,个别特殊化,一般正对时必须为平),注音是一二声。
好了,为了方便大家简单入门学对联,我也是没讲那么复杂,相信聪明的网友们一看便知吧!
有时,我看很多网友也很喜欢对对联的,毕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嘛,大家都爱。
但就是还不懂规则,所以我也替他(她)们干着急,我一次只分享一点知识,便于掌握,多了恐怕他们记不住。
又快到10点了,我该跟你们道晚安了,愿友友们学以致用,将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锦鲤到来][锦鲤到来][锦鲤到来],明天见,晚安
为什么有马桶的卫生间老是有味道(“卫生间”异味重?原因有这4点)
家务清洁工作也是越来越重要了,除了清扫卫生、清洗地面及柜台等工作外,卫生间的清洁也是重中之重,毕竟有些人就算不在卫生间待太久也会因为卫生间的异味,不愿意靠近,更别提有朋友来访了。卫生间产生异味是困扰很多家庭的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卫生间产生异味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希望能帮助大家保持卫生间的清
为什么面包机做的面包不松软
踏进烘焙的深渊因面包机而起,最初小小的愿望是孩子起来在上学前能吃到新鲜出炉的面包,浪费了一袋又一袋面粉,实验了一个又一个配方,做出的面包都是矮矮的马蜂窝状,和店家的面包相差甚远。这一点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默默的支持我,那个拿起来能做武器的面包都被他们吃下去了。但也由于有这样的鼓励,他们才可以想吃什
光纤为什么有三根线(光缆的芯数有哪些)
光缆的芯数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进行定制,一般情况下,光缆的芯数可以从几芯到数百芯不等。常见的光缆芯数有以下几种:单芯光缆:只有一根光纤芯,适用于短距离、低带宽的传输。双芯光缆:有两根光纤芯,可以实现双向传输,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和局域网等场合。多芯光缆:有三根、四根、五根光纤芯,可以实现更高速的数据
生石花为什么不开花(生石花多久开花?)
一般生石花,养到3年就可以开花了,通常大多数品种都在10月左右开花,有些会在六月开花。当然开不开花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如果养护不到位,它是很难开花的。一般生石花,每年夏天和秋天开花,它的花期很短,每朵花只能维持一周左右。一般来说,培育生石花需要2~3年才能开花,条件成熟培育1年即可开花。当然开不开花
佛珠为什么是13颗(十三颗佛珠的含义)
13颗佛珠的含义一般认为,十三颗的佛珠手串表征佛教的十三力。佛教认为,西方净土的菩萨具足十三力,因此能自利利他。若依《无量寿经》所说,十三力就是:(1)因力;(2)缘力;(3)意力;(4)愿力;(5)方便力;(6)常力;(7)善力;(8)定力;(9)慧力;(10)多闻力;(11)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