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喉口的位置和结构(老人呛咳窒息、吸入性肺炎、打鼾憋喘,什么原因?怎么应对呢?)
时间:2024-11-02 08:31:18

咽喉是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样,神经最丰富,呛咳憋喘、吸入性肺炎等咽疾患最常见,治疗难度大。

【神奇的咽部】

1、正常人每天做出吞咽动作的次数大约在2000次左右,食物和水都由咽部进入食管,还要避免进入气管,被称为咽喉要道。

2、咽腔黏膜腺体丰富,加温空气、湿润咽喉,功能复杂,病变众多。

【咽喉疾患】

儿童异物阻塞窒息,老人咽喉部肌肉松弛、黏膜肿胀、假性球麻痹、痰液阻塞,还可以出现窒息、吸入性肺炎、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等情况。咽喉部的炎症会造成咳嗽、憋喘等,还会导致出现很多呼吸道疾病。

【咽的分布和结构】

以会厌上缘平面为界,可将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3部。咽腔的口咽和喉咽两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1、鼻咽:

鼻咽是咽的上部,位于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腭帆游离缘平面接口咽部,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鼻咽部的两侧壁上,相当于下鼻甲后方约1cm处,有咽鼓管咽口,咽腔经此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的鼓室相通。咽鼓管咽口的前、上、后方的弧形隆起称咽鼓管圆枕,它是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鼻咽有阻塞,就将影响鼻腔的正常呼吸作用,而张口呼吸。

2、口咽:

口咽位于腭帆游离缘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上续鼻咽部,下通喉咽部。口咽部的舌扁桃体和腭扁桃体为咽淋巴环的一部分,为经口入咽的第一道防御机制。口咽的前壁主要为舌根后部,此处有一呈矢状位的粘膜皱襞称舌会厌正中襞,连于舌根后部正中与会厌之间。舌会厌正中襞和两侧的舌会厌外侧襞,三襞之间凹陷称会厌谷,通常会厌谷的容积为8~10ml,在正常吞咽过程中,食物与水可滞留于此。

3、喉咽:

喉咽位于喉的背侧,是咽的最下部,上起自会厌上缘平面,下至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食管相接,上宽下窄,其下段是咽腔最窄处。喉口由杓会厌襞围成,在喉口的两侧各有一深窝称梨状隐窝(梨状窦),为异物常滞留之处。在喉口前缘,会厌软骨上缘两侧,还有一横向皱襞,呈弧形绕至咽侧壁,称咽会厌皱襞,由茎突咽肌的部分纤维经过黏膜之深面构成,可视为口咽和喉咽的分界。

【咽部肌肉】

1、咽缩肌:

包括上、中、下3部,呈叠瓦状排列,即咽下缩肌覆盖于咽中缩肌下部,咽中缩肌覆盖于咽上缩肌下部。咽缩肌全由咽神经丛(由迷走神经咽支和舌咽神经咽支组成)支配,其中咽下缩肌还受迷走神经发出的喉外、喉返神经支配。当吞咽时,各咽缩肌自上而下依次收缩,即将食团推向食管。

2、咽上缩肌:

起自翼内板后缘下翼内板钩突、翼下颌韧带(连于钩突与下颌小舌前方的下颌舌骨线之后段,又称颊咽肌缝)和下颌舌骨线后端、舌侧方,行向后上,止于咽缝(咽后壁正中的纤维缝)和枕骨基底部咽结关节表面的筋膜。

3、咽中缩肌:

起自舌骨大角、舌骨小角、茎突舌骨韧带,覆盖咽上缩肌下部,止于咽缝。

4、咽下缩肌:

起自甲状软骨的斜线和环状软骨外侧面,肌纤维由两侧绕向背侧,汇合于咽缝。其上部肌纤维斜向内上,覆盖咽中缩肌的下部。在咽与食管交界处,有横行肌纤维,两端向前附着于环状软骨,称环咽肌。咽下缩肌纤维向前连接甲状软骨的两侧,这些纤维与两侧甲状软骨之间形成间隙,这些间隙就是梨状隐窝,其末端止于咽最下方的环咽肌下方,这是咽最下方的结构。环咽肌纤维和环状软骨板共同构成食管上括约肌,是长3~5cm的环状高压带,能抵挡食管内11cm的水柱的压力,是咽与食管的枢纽,环咽肌在吞咽的瞬间和吸气时的压力最大,吞咽时,在食团进入食管后,环咽肌收缩,防止食物反流。因此环咽肌在食管上方充当双向阀门作用,使食团进入食管,也可使呕吐物和气体进入气管。

5、咽提肌:

位于咽缩肌深部,肌纤维纵行,包括茎突咽肌、咽鼓管咽肌及腭咽肌,止于咽壁及甲状软骨上缘。咽提肌收缩时可使咽喉上举,咽部松弛,开放梨状窝,舌根后压,会厌封闭喉口,食物越过会厌进入食管,协调吞咽动作。

6、茎突咽肌

起自茎突根部,肌束扁而细长,止于甲状软骨板后缘,收缩时向上提咽,缩短咽腔,同时横向扩展咽腔。

腭咽肌:肌长而扁阔,位于腭舌弓内,起自甲状软骨板后缘及咽纤维膜,向内上行,止于腭腱膜上下。收缩时可以缩小咽峡,同时牵引软腭向后,分隔鼻咽和口咽,即“腭咽闭合”,这对吞咽和言语都很重要。

7、咽鼓管咽肌

可视为腭咽肌的一部分,收缩时牵引喉向上。

【咽丛神经】

1、由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咽支、颈上神经节的分支及喉上神经外支的细支在咽侧壁上共同组成的神经纤维丛。

2、咽缩肌全归咽神经丛,即由交感神经咽支和舌咽神经咽支操纵。

【怎么应对咽喉疾患呢?】

1、积极预防,清淡饮食,避免吃辛辣食物,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不避免熬夜、充足睡眠,戒烟限酒。

2、出现咽喉疾患时,要积极看耳鼻咽喉科医生,明确病因,规范治疗。

3、慢性呼吸道疾病、胃食管反流疾患,要积极调理咽喉疾患。

4、积极治疗颈椎病,在肌骨超声引导下进行精准咽部神经微创松解治疗,提升咽部植物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维护咽喉功能,远离疾病。

周必强医生从医40年,专注脊柱相关疾病,每周五下午、周六上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神经疼痛MDT和脊柱疼痛MDT专科坐诊。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