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能做成的美食有很多,包子、馒头、花卷、面条、油条、大饼、糕点等,尤其到了面点师傅的手里,那更是花样繁多,馒头也叫“馍馍”,是北方地区的主食,这是利用发酵蒸成的食品,暄软好吃,饱腹感强,小时候,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学会了蒸馒头,可以说轻车熟路,有一定的研究,单说馒头这一项,又延伸了很多做法,例如生煎馒头、炸馒头、玉米面馒头、菜馒头、肉馒头,叫法不同,口感也不同,蒸馒头看似简单,其实技巧也很多,牢记4点,蓬松暄软不塌陷,很多人忽略,难怪总失败。
一、面粉比例、温水和面
很多人蒸馒头,面粉、酵母粉和水随便放,其实这个是有严格要求的,蒸馒头首选中筋面粉,以500克面粉为例,要260克清水,5克酵母粉,适量的放点白糖,能缩短发酵的时间,白糖,酵母菌吸收了含有糖分的面粉,会变得异常活跃,用量要牢记,500克面粉放10-15克白糖就够了,物极必反。
比例掌握好以后,剩下的就是和面步骤了,夏天用凉水还好说,尤其是冬天,一定要用温水,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这是酵母粉喜欢的温度,太热会烫死酵母菌,太凉不利于酵母粉的成活率,因为冬天气温冷。
二、要二次醒面
蒸馒头、炸油条、蒸花卷都必须进行二次醒面,二次醒发会更有劲,有弹性,吃起来味道更浓香,有劲道,口感更好,不会很快缩小,如果错过了这一步,直接上锅蒸,面坯中间没有空隙,会导致馒头变成死面团,醒面之后,才会更蓬松,松软有弹性。
馒头实心发硬,有的凉了甚至和馒头一样硬,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忽略了二次醒面,二次发酵过的馒头生胚,体积会变大,变的轻飘飘的,让内部重新产生气体,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才会蓬松柔软,松软清香,入口回甜,二次醒发的味道,面相会更好。
三、蒸馒头
蒸锅讲究密封性,俗话说得好“不蒸馒头蒸口气”,蒸馒头的过程中,最忌打开盖子查看,因为会漏气,蒸馒头要一气呵成,不能漏气不能跑风,大火将热气完全激发出来,馒头在这个过程中会定型,如果突然掀盖跑气,馒头遇冷会收缩,塌陷而不够圆润饱满,锅的大小不同,蒸的时候也不同,一般大火蒸15-20分钟之间。
蒸馒头有人用冷水,有人用热水,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发面没问题,醒面没问题,揉面没问题,我更习惯于热水蒸,最终得到的馒头,都蓬松宣软,什么情况下会用冷水蒸,面发的有点不成功,二次醒发的时间不够,舒展不好,褶皱没定性,出现这几种情况,是可以用冷水蒸的,冷水变沸腾需要过程,再次期间,酵母粉还会工作一段时间,体积会继续增大,让馒头变得更劲道蓬松。
四、关火焖5分钟
大火蒸15分钟,关火焖5分钟,无论蒸馒头还是蒸包子,我已经习惯这个操作了,为什么要焖?因为可以减少死面现象的几率,馒头回缩是一种物理现象,时有发生,馒头气孔少,就会这样,适当的焖几分钟,可以防止馒头没蒸熟,在焖的过程中,锅底热气还会加热,让馒头充分熟透,如果你不焖也没关系,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大火蒸15分钟,基本都熟透了,不闷直接就拿出来吃也是可以的。
以上就是蒸馒头的4个小技巧,灵活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最大程度的成功。
为什么有马桶的卫生间老是有味道(“卫生间”异味重?原因有这4点)
家务清洁工作也是越来越重要了,除了清扫卫生、清洗地面及柜台等工作外,卫生间的清洁也是重中之重,毕竟有些人就算不在卫生间待太久也会因为卫生间的异味,不愿意靠近,更别提有朋友来访了。卫生间产生异味是困扰很多家庭的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卫生间产生异味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希望能帮助大家保持卫生间的清
为什么面包机做的面包不松软
踏进烘焙的深渊因面包机而起,最初小小的愿望是孩子起来在上学前能吃到新鲜出炉的面包,浪费了一袋又一袋面粉,实验了一个又一个配方,做出的面包都是矮矮的马蜂窝状,和店家的面包相差甚远。这一点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默默的支持我,那个拿起来能做武器的面包都被他们吃下去了。但也由于有这样的鼓励,他们才可以想吃什
光纤为什么有三根线(光缆的芯数有哪些)
光缆的芯数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进行定制,一般情况下,光缆的芯数可以从几芯到数百芯不等。常见的光缆芯数有以下几种:单芯光缆:只有一根光纤芯,适用于短距离、低带宽的传输。双芯光缆:有两根光纤芯,可以实现双向传输,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和局域网等场合。多芯光缆:有三根、四根、五根光纤芯,可以实现更高速的数据
生石花为什么不开花(生石花多久开花?)
一般生石花,养到3年就可以开花了,通常大多数品种都在10月左右开花,有些会在六月开花。当然开不开花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如果养护不到位,它是很难开花的。一般生石花,每年夏天和秋天开花,它的花期很短,每朵花只能维持一周左右。一般来说,培育生石花需要2~3年才能开花,条件成熟培育1年即可开花。当然开不开花
佛珠为什么是13颗(十三颗佛珠的含义)
13颗佛珠的含义一般认为,十三颗的佛珠手串表征佛教的十三力。佛教认为,西方净土的菩萨具足十三力,因此能自利利他。若依《无量寿经》所说,十三力就是:(1)因力;(2)缘力;(3)意力;(4)愿力;(5)方便力;(6)常力;(7)善力;(8)定力;(9)慧力;(10)多闻力;(11)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