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也是有来由的。它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在冬至时节向百姓舍药而流传下来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他的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深为人敬重。
在他返乡时,正是冬季,他见到白河两岸的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于是他让弟子们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熬制“袪寒娇耳汤”,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切碎,用面包成耳朵一样的“娇耳”,把煮熟后的“娇耳”分给来求医的人,每人两个和一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袪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治好了。后来就有了“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沒人管”的传说。
俗话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足见中国人对“饺子”这种美食,有多么喜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困难时期,想吃顿饺子,谈何容易。即是包饺子,那也是缺肉少油、没有什么荤性的菜饺子。加上粮食定量中,杂粮比重大,饺子皮是白面和玉米面的混合面,不能下锅煮,只能吃蒸饺。记得那年严寒的冬至,我回家当我拉开那扇包着毡子的门时,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蒸笼里正蒸着南瓜和洋葱馅的素饺子,包的虽然饱滿,因为沒肉,熟了一塌馅都是扁扁的,我们蘸着辣面子和醋,吃着甜丝丝、热騰腾的蒸饺,一股幸福、滿足的暖流温暖了身心。
改革开放后的年代,度过了漫长的粮食定量和物资匮乏的人们,为了玫善生活,普遍喜欢用带尾巴油的羊肉包肉饺子,那可真是咬一口满嘴流油、薄皮大馅的肉饺子啊!吃上这样一顿饺子,感到又过瘾又解馋。
现在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人们,追求生活品质,讲究科学养生,普遍怕长胖,尤其是得了“富贵病”的人,更是不敢摄入高脂肪的肥肉,吃饺子也与以往不同,要吃瘦肉、鱼肉、虾仁等馅的饺子或是用木耳、香菇、豆干等食材包成的素饺子。对调味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除葱姜蒜及各种调料外,总怕味不够鲜美,不够厚重,还要用蚝油、芝麻油、料酒、生抽等提鲜去腥、去膻,饺子包的也比以往精致许多。
总上所述,从张仲景时代迄今近两千年,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经久不衰。如今吃饺子对百姓来说,是一件容易事,而且越吃品味越高,甚至常有人把包好的饺子速冻在冰箱,随时煮吃,这吃饺子已成为方便快餐。从吃饺子这个侧面也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古代结婚为什么要做被子(古代新婚床铺和被子为何如此夸张?)
新婚床铺和被子的大小似乎已经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如果回顾古人的观念会发现被子在古代被视为重要的家当,甚至成为财富的象征之一。为什么新婚的床铺和被子一般都做得很大?一起揭开这个谜底。·首先被子在古人眼里不仅仅是一种睡眠用具,更是一种家庭地位的象征。在古代社会家庭的地位和财富往往与拥有的被子大小成
窗户为什么没关严(装修完要关紧门窗!)
装修完成后很多人认为应该先开窗通通风,使得装修中散发的有害气体能够被排出,达到一个新鲜舒适的居家环境。殊不知装修师傅却告诉我们,此时开窗通风既不是最佳选择,也非迷信,而是过来人的经验教训。装修师傅对此的解释是,装修完成后需要关紧门窗,因为装修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并非集中释放,而是分散释放的,若此时打
菊花为什么代表长寿(菊花:坚毅与长寿象征)
菊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被称为九月九,象征着坚毅、守志、延年益寿等美好的寓意。它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花卉之一,不仅因为神秘的文化意义而受到普遍喜欢,还因为它的五彩缤纷和绚丽多姿的外貌而深受人们喜爱。菊花通常是在秋天绽放,纷繁花瓣上漫布着色彩丰富的花丝,形状各异,花形众多,有高大的品种也有低矮的品种,让人看
什么叫平衡膳食与健康(了解平衡膳食八准则)
饮食作为居民的基本需求,从最初的“吃得饱”逐渐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那应该如何吃的安全又健康?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的基础,单一的天然食物不能满足我们日常所需的全部营养要素,少量多样,粗、细、荤、素合理搭配,推荐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同时同种
乳胶为什么防螨虫(乳胶床垫与海绵床垫区别?)
喜欢睡软床的小伙伴注意啦!是不是还在为条什么样材质的软床而发愁?是不是还在为选择乳胶床垫or海绵床垫而犹豫不定?在床垫中使用的“海绵”与“乳胶”,都是制造床垫的众多材料里的一种。它们都同属“弹性缓冲材料”,实际作用同样是静态时分散床垫支撑面对人体的压力;动态时为人体着力点提供支撑。硬度100N,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