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饺子是传统美食吗? 承载着文化和情感的中华传统美食——饺子
时间:2024-03-13 10:44:09


中华美食—饺子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璀璨的历史文化,传统饮食文化也算是其中的一颗明珠,经过成百上千年汤汤历史长河的荡涤,依然能被传承和保留下来的饮食习惯,一定都属色香味俱佳的精华之品,具有与众不同的可人和可口之处,是世人皆喜欢,众口都青睐的美食美味。那么,在我们当今的餐桌上世代传下来,有着悠久历史的吃食上,具有以上特点的食物,现今又是最普遍的美食,我想,首当其冲的非饺子莫属。

民间俗语也说:好吃不如饺子。可见,饺子是当之无愧的美食。

古代先人用聪明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发明了饺子这样一种食物,让我们至今还能津津有味地享受它们香浓可口的上好滋味,真的要铭记和感恩先人的伟大功劳和创举,并将之很好地传承下去。

饺子的起源和演变

我通过百度查阅相关资料,概括如下:饺子是东汉末期,有着“医圣”之称的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但他发明饺子的初衷其实是为了治人疾病,而非食物。而且还有一个典故大意是 : 相传,有一年冬天,张仲景回乡期间,看到很多穷苦的百姓缺衣少穿,在寒冷的冬天挨饿受冻,都生了冻疮,尤其耳朵甚至溃烂了,此情此景让他心里很是难受。医术高超,心地善良的张仲景根据自己的经验想出了一个治疗的办法。于是,他立即和弟子们搭棚垒灶,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一同放在锅里煮熟后再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张仲景给其取名叫做“娇耳”,再次下锅,用原汤煮熟。然后,送给穷人吃,每个人一碗汤,两个娇耳。人们吃了喝了之后,感觉浑身生暖,耳朵发热。就这样张仲景和徒弟们一直从冬至那天做到了大年三十儿,人们也吃到了大年三十儿,从那以后再没有人冻伤冻烂耳朵了。张仲景发明的这种汤被人们称为“祛寒娇耳汤”,而“娇耳”便是饺子的最早起源。之后,饺子在不同朝代还被冠以多种名称:如“月牙馄饨”、“偃月形馄饨”、“角子”和“扁食”,网说近代徐珂的书籍《清稗类钞》中有这样的记载:“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 也就是说到了清朝时期才被命名为“饺子”,并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关于饺子的历史年代还有其他说法,有说饺子有两千五六百年历史的,还有说一千三四百年历史的,不管它到底有多少年历史,总之,它是古代人发明是毋容置疑的。无论经历多少时代的更迭变迁,也无论它几易其名,在一代一代人的改良过程中,它的美味不离其中,不曾改变。“饺子”作为广受欢迎的美味吃食,始终没有离开百姓的餐桌,被很好地传承下来了。

寓意平安吉祥的饺子

到了近现代 ,饺子更是被后人发扬光大,并不断创新,有了蒸饺和水饺之分。时至今日,饺子已成为大众餐桌上最常见的家常饭,而它也被国人包出了花样,不仅在面皮上包出了五颜六色(用各色蔬菜汁和面),在馅料上也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早已不局限在猪、牛、羊、驴、鸡肉等肉类和鸡蛋之类,很多种海鲜也可作为馅料了,比如:鱼肉、贝类、虾类、蟹肉等等。还包出了各种好看的形状,比如:柳叶形、元宝形、圆形、三角形和花样造型等等。可见人们在饺子的做法上花费了不少心思去研究和探索。

现在的饺子真的是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无论它怎么变化造型和馅料,万变不离其宗,唯一不变的就是它的滋味 --- 永远是那么香浓美味,经久不衰,无可替代,永远是百姓餐桌上的保留食物,永远是受大家推崇的经典美食,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精髓食品,饺子还蕴含着很多的文化内涵。

饺子中的文化内涵

一团面被切(掐)成一个个相等大小的面剂之后,再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面皮,放入精心调制好的馅料,用灵巧的双手一包一捏,就变成了一个饺子。饺子的形状你可以自由发挥,随着自己的心思包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形状上的讲究远没有馅料上的说法多。现在的人喜欢借助文字的谐音,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饺子的形式来表达一下。于是,各种被作为馅料的食材分别有了饶有情趣的一份寓意:韭菜馅代表久久有财;白菜馅则为百业来财;芹菜馅就是勤劳生财;油菜馅当然是有财有财;野菜馅为外来之财;鱼肉馅就是有余财;牛肉为牛气之财等等。真是高手在民间,想象力之丰富,创造力之高明,虽然都离不开钱财二字,但并不是源于人们的拜金思想,只是想借助饺子表达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景,看似俗套但也属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当然这也显示了我们汉字的魅力,所以,这些寓意也算是具有了文化的元素。

而传统民俗中,饺子的讲究更是丰富的,很多节令饺子是必吃之物。

大年三十吃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过去的一年过得怎样,合家团圆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也代替不了的年终盛宴。吃了饺子,平安涨一岁,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所以,三十儿的年夜饺子宴是最隆重最温馨的家庭盛宴,代表着一家人的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期待和祝福。有资料上说:在除夕的交子时分,人吃了饺子会通身添力,然后,男女老幼齐鸣鞭炮,帮助天神除掉厉鬼,再虔诚地贴上新的灶王爷画像,并在财神爷和灶王爷的画像前供奉上以饺子为主的美食,取意来年平安吉祥财源滚滚之意。

正月初一吃饺子:新春第一天吃饺子,寓意着吉利,辞旧迎新,“饺子端上桌,元宝滚进来”因为饺子状似元宝,所以,初一吃饺子就是为了讨个吉利和财运。

正月初五吃饺子:即“破五”,民间传说从初一到初五有很多禁忌,人们不可“轻举妄动”,过了初五就意味着平安过了年了,所以吃饺子是为了祝贺平平安安度过新年。

二月二吃饺子:二月二龙抬头吃饺子称为:“食龙耳”,即馅中有肉有菜,“肉菜”的谐音就是有财,意味着财源滚滚来之意。

暑伏吃饺子:民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之说,入伏第一天吃饺子,是因为伏天太热影响人的胃口,作为美食的饺子,可以开胃解馋,吃了饺子预示着能平安度过炎热的夏天。

立秋吃饺子:被称为“贴秋膘”,因为经历了夏天的炎热,人们往往是意兴阑珊,也懒得顶着炎热弄好吃的,所以,夏天人容易变瘦,到了秋天天气凉快了,吃些美味以弥补一下胃腹的亏空,补充一下流失的营养和体力,让身体恢复元气。

热气腾腾 味道极浓的饺子

冬至吃饺子:据说冬至吃饺子与张仲景发明的“祛寒娇耳汤”有关,也就是冬至吃饺子能防止耳朵被冻坏,可以理解成,冬至吃饺子有驱寒保暖之功效。

纵观每一个吃饺子的日子,无不寓意着平安、吉祥、财运等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同时也说明人们对饺子的钟爱之情,以至于在它身上寄予很多美好的寓意,赋予诸多的文化内涵并一直被传承和延续至今。

饺子上的情感寄托

在我们当地有个习俗,就是新人结婚的第三天,婆家要召集一个家族的至亲一起吃顿饺子,意为“和气饺子”,以期待一家人和睦相处。作为刚过门的新媳妇借此机会和婆家的至亲互相认识,加深印象,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友好往来。团团圆圆、相亲相爱的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味道香浓的饺子,人人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真是其乐融融。浓浓的亲情氛围下,亲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感情递增了,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温暖和快乐的。新娘子此时被众人格外呵护着、关爱着,她的心里也是甜美幸福的。这顿喜庆的饺子宴是凝聚着亲情和爱的家庭盛宴,是饺子开启了家和万事兴的序幕,这是名副其实的喜乐和美的亲情饺子。

民间还有句俗语说“上马饺子,下马面。”虽然我从来没仔细斟酌过它的具体含义,“下马”的面可以忽略,可吃可不吃,但“上马”的饺子,也就是常说的“发饺”是一定要吃的,因为我总认为这临行前的饺子是寓意着诸事顺意,平平安安的,当然这也是我内心对孩子的祝愿。所以,自儿子上高中以后,我对吃“发饺”这事,从未马虎过。只要返校前的最后一顿饭,我一定会给他包饺子吃。若赶上儿子吃完早饭就得返校,我宁可起大早也得给他包饺子。吃饺子也不是奢侈的事,吃啥都是吃,那就依照老习俗老规矩吃。

包含爱和祝福的饺子下锅了

很多年来,这也成了我的习惯了。直到现在儿子在外地工作,每次离家前,我这顿发饺照包不改,儿子也是照吃不误。以至于,儿子说起他长这么大最爱吃的食物,总会得意地说:最爱吃的还是老妈包的饺子!

我想,这“上马”的饺子,不单是我,很多的母亲都有这样的习惯,常言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不管孩子走到哪儿,永远都是母亲的牵挂,母亲永远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健康、快乐、顺利,或许有时不能通过语言做一个表达,但这临行前的饺子,却凝聚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最无私的情感在里面。包的是饺子,其实是包裹进了母亲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祝福,也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家的味道和母亲的味道。这“上马”的饺子实际是蕴含着厚重的骨肉亲情的饺子。

若是关系融洽的好友,择一幽静的小店,叫上两盘美味的饺子,浅酌慢饮,相互倾诉一下工作的烦恼,家庭的琐事,未来的筹划,开心不开心的事情,尽管敞开心扉说与好友来分享或化解,之后在好友的殷殷切切的开导下,心情定会豁然开朗。真挚的友情会带给人力量,好友间通过吃顿饺子,安慰了彼此,鼓舞了彼此。此时的饺子是友情的粘合剂,它只能让友情更加的牢固和深厚。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